天天微速讯:安徽:劳动力资源大省 如何破解“用工荒”?

在安徽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南岸4号墩主塔导梁上,技术工人正在对架梁吊机进行螺栓安装。 本报通讯员 潘 伟 陈 磊 摄

日前,合肥市肥东县马湖乡一处花卉种植大棚内,农户们在采摘、包装、管护鲜花。近年来,肥东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在各乡镇大力发展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乡村产业,农户通过就近务工、分散生产、土地流转等形式不断提高收入。本报通讯员 阮雪枫 摄


【资料图】

安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同在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浙三地,经济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备,就业需求大,一直是安徽人跨省转移就业首选的目的地。

不过,近年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产业扩能升级势头强劲,省内外企业纷纷加快在安徽投资布局步伐,由此创造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趋势未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安徽的人力资源能否满足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破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荒”问题,相关部门还能推出哪些实招妙招?

这两天,正在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聚焦保障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通过审议有关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为解决省内企业用工问题把脉问诊——

引才留人吸引力增强 越来越多人在安徽就业创业

5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省人社厅厅长王炜代表省政府,作了《关于保障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我省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和全省产业用工需求情况,并就接下来如何做好用工保障工作作了详细介绍。

根据报告,“十三五”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跨越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省产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

从用工结构上看,2022年,全省三次产业用工分别为790万人、1020万人、1366万人,三次产业用工结构为24.9∶32.1∶43.0,与2016年相比,二、三产用工分别提升3.5个和3.3个百分点,全省劳动力资源正在从第一产业逐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从人才规模上看,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达66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96.4万人,较2016年底分别增加234.4万人、75.9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较2016年底分别增加157万人、16.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人力资源回流趋势明显。2022年,全省实现高校毕业生净流入24万人、农民工回流12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表明更多人力资源来皖留皖就业创业。

立足劳动力资源大省的优势,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人才内育外引力度,为全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聚焦高端紧缺人才,我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高校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持续强化产教融合发展。

2016年至2022年,我省积极增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点2119个,停招、停办社会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的专业点4024个。同时,出台《安徽高校服务十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行动方案》,针对性解决我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的难题。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我省突出用工导向,坚持把技工院校打造为职业培训和技工培养的主阵地,2022年,全省高职专科院校75所,在校生78万人;技工院校86所,在校生24.2万人。同时,深入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创新实施“以赛代评”,拓宽技能人才成长渠道。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技能鉴定和等级认定277.8万人次。

人力资源供需存堵点 就业结构性矛盾待破解

如何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用工?报告指出,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招工用工服务机制,通过加强供需动态监测、加强招工用工服务、做实“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等途径,搭建供需对接精准匹配平台。

在信息监测方面,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一网五点”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每月对200家人力资源市场、1200家企业、28个产业园区用工情况进行监测。在“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中,我省动态确定重点用工服务“白名单”企业1124家,组织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提供“一企一策”用工服务。

“园区300多家企业,平时用工需求很大。”合肥庐阳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刘婷婷告诉记者,为了服务园区企业用工,管委会在常态化开展招聘会的基础上,还设立了就业专干,定期上门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辖区群众就业信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园区企业招工用工。

不过,随着我省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用人需求差异较大,在保障企业用工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报告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导致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就业市场技工、普工紧缺,根据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我省制造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占总用工需求的30%左右;另一方面,劳动者对高质量就业需求提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对岗位要求更高,存在选择性“就业难”。

区域性人力资源不平衡,也影响着企业高质量用工。今年4月,针对保障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工需求问题,省人大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省人才多数向合肥等几个发展较好的城市集聚,在皖南某市,当地3所高校2022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仅12.23%。

位于芜湖的一家制造业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周女士向记者透露,当前人力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稀缺,是企业招工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的难题,该企业与多所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设立订单班等定向培养的方式引进人才。“但一些员工在企业干了几年,技术成熟后,更愿意选择到一线城市发展。”周女士说。

紧盯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 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服务企业用工是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成长、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本次常委会上,就如何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相关部门介绍了针对性举措。

在报告中,王炜介绍,将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企业招工、用工、留工等环节,坚持政策协同发力,聚焦产才、产教、产城融合发展,深化人力资源服务业做大引强,强化平台搭建和精准对接匹配,全力保障企业招工引才需求,助力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王炜表示,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衔接匹配。“抓好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孩子等‘关键小事’,落实购房、人才项目申报、职称评审、医疗就诊绿色通道等优待服务。力争到202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新增60万人以上,总量540万人以上;其中高层次人才新增6万人以上,总量55万人以上。”

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企业用工的有效之举。对此,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支招”:继续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促进求职就业、招工用工高效精准对接,同时,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招才引智服务,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针对我省企业用工需求特点,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专业能力建设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转型升级。安徽省寅特尼人才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丽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来皖发展,对中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2020年,我们成立了猎聘部门,不断开拓猎头、测评、管理咨询等高端业态,目前已与省内5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梁丽说。

企业是用工的主体,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针对提升企业引才留人吸引力,省人大代表张涛建议,企业应改善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加大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护从业人员权益。

(本报记者 范孝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