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阜阳召开


【资料图】

3月31日下午,阜阳师范大学在西湖校区正行楼1202会议室举行历史学科专业建设暨《淮河历史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庆旭,阜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少红、《阜阳日报》高级编辑王笑丹出席会议,科研处、图书馆、学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以及校内外社科文史界专家、丛书作者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陈雷介绍了历史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绩,表示将继续努力,潜心教学,加强科研,注重内涵发展,全面推进历史学一流专业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燕少红对《淮河历史文化丛书》高度评价,认为该丛书的出版是阜阳社科界和淮河文化研究的一大喜事,各位作者以扎实的历史研究推进地方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表示将进一步推介与宣传好这一高水平成果。

王笑丹认为该丛书融科学性、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严谨性、通俗性为一体,选题新颖、视野宽广、布局宏大,立体感强,有创新性、吸引力、感染力,是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丛书主编吴海涛教授对这套八卷本《淮河历史文化丛书》从选题酝酿到资料收集,从分工协作到出版发行,历时八年的研究情况作了说明,指出淮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流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发源地、文化发祥地,需要进一步加强淮河文化的研究,推动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力。李良玉教授介绍了多年来组织团队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取得的成绩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会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凝练学术方向,持续深入推进淮河历史文化研究,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

张庆旭在总结发言时指出,这套丛书多角度、全方位系统考察了淮河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极大丰富了区域历史文化研究的内容,对丛书出版表示祝贺;认为这是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的成功典范,该研究成果有水平、有特色、有合力、有影响、有意义,是该校淮河文化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他强调,淮河流域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淮河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深入挖掘与研究,期待有更多更好系列成果问世。

通讯员 郭从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