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让科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添置硬件设施,发挥教师特长,开设了版画制作、健美操、舞台剧、生物食品、生命科学、空间绘画等六十多个社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期,我们一起走进该校生命科学社团。


【资料图】

社团名片

生命科学社团

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生命科学社团着力于开创生物学第二课堂,把对生命科学充满浓厚兴趣、渴望探索生命奥秘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生命科学知识,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热门话题,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该社团所做课题“宿州市三角洲湿地植被、草丛动物与鸟类关系的研究”荣获省一等奖,项目“寻光式多功能滴灌装置”荣获省二等奖。

社团活动

稻花香里话科学

“有的女孩捂着嘴巴,瞪大了双眼,一副很惊恐的样子”。近日,宿城一中生命科学社团的指导教师陈燕回忆起牛蛙实验时说,实验要求将牛蛙的脑剔除出去,保留它的脊髓,部分蛙如果受到刺激之后,就会用它的后肢去挠腹部,这就叫作soap反射。“不少社员无法亲眼目睹这些鲜活的小生命被宰割,更别说亲手做实验了”。

另一边,一些社员会因为看到成功的实验而兴奋,跃跃欲试。他们鼓励着胆小的社员,吟起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调节气氛。“这些牛蛙如果不被做实验,也很有可能被杀掉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不如我们在做实验前对其默哀三分钟以示尊敬吧。”在社员的倡导下,全员开始协作实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剖学的知识单靠硬背是无法深刻理解其科学内涵的”。陈燕告诉记者,生命科学社团是生物学的第二课堂,其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生命科学之魅力,很多社员从最初的陌生和胆怯,转变为主动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通过对比解剖实验,可对比出牛蛙与鸡解剖结构的差异,深刻理解了不同物种之间可能来源于相同祖先的关联性和自然选择导致的物种多样性,在不断尝试和思考中,领悟了生物学的奇妙,增进了思维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社员田野说。

“除了生物解剖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去户外,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余走出教室,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缓解压力,既能治愈心情,又能增长知识,还能关爱生命,有越来越多的社员告诉我,他们在社团找到了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拥有了更多的生命活力。”陈燕说。

社员感悟

在湖面上慢慢游行的灵活喜人的小鷿鷈,带着“珍珠项链”的珠颈斑鸠,有蓝尾巴的灰喜鹊,在枝头鸣叫的“小型猛禽”棕背伯劳,通身漆黑的鹀鸫......在参与了环保教育、植物认知、观鸟等一系列自然科普活动后,我认识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生物。大自然离我们如此之近,迎着湖面上轻抚的微风,踩着灌木丛中的小路,慢慢体会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社团社员 李嘉诚

陈燕(左三)指导学生做实验

自然科普活动

参观汴河博物馆

社团合影

点评

我校根据四个校区不同的条件和学生兴趣意向,开设了六十多个学生社团,学生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了兴趣,发展了特长,学校真正成了学生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生命科学社团是其中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社团,通过各种科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科学技术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明白,作为中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储备科技方面的知识,将来才能学有所成,为祖国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团委书记 解强利

□本报记者黄慧

关键词: 生命科学 第一中学 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