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在青春实践中增长才干

编前语 参加政务实践、暖冬志愿服务,助力红领巾课堂,这个寒假,返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将温暖送给回乡人


(资料图)

1月14日,阜阳火车站上空飘着雪,哈口气都似乎能结成冰。寒冷的天气没有阻挡返乡人的步伐,也没有阻挡“暖冬行动”志愿者们为大家送上回家的温暖。

孟宇晴,来自皖西学院的大学生,是参与团阜阳市颍东区委组织的2023年“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哎呦!”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叫。孟宇晴寻声望去,一个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瘦小阿姨滑倒在地上,其中一个塑料袋里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孟宇晴赶忙跑过去,把阿姨扶起来,阿姨刚站稳就急着去捡地上散落的东西,孟宇晴帮着捡拾时,才注意到地上散落的都是宁波特产。阿姨告诉孟宇晴,她去宁波市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这些都是带回家给上初中的女儿吃的,话语间透露着对回家的期盼和幸福。

看见阿姨的东西上沾满了地上的脏水,装东西的白色塑料袋也划破了,孟宇晴就把兜里的纸巾掏给她,又跑回服务站拿了一个红布袋给她。

阿姨不断道谢,并说家乡现在发展得真好,处处为我们着想,连回家都有志愿者来帮忙,明年就不出去了,现在在家乡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能陪孩子。

孟宇晴心里十分高兴,她说从谈话中能感受到摔跤并没有浇灭到这位阿姨回家的热情和激动的心情,也让她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做志愿者的意义:“志愿者做的这些事可能只是举手之劳,简简单单的一些小事,却能在寒冷的冬日给别人带来无限的温暖。”

孟宇晴告诉记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看到的、学到的,都将成为以后人生路上巨大的财富。

把关爱洒向红领巾课堂

为丰富亳州市谯城区青少年儿童学习生活,弥补“第二课堂”的不足,从2022年暑假开始,团亳州市谯城区委联合谯城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开办“益”路“童”行——红领巾公益课堂。

寒假到来后,孩子们放假回家,为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解决作业难题,增加他们的自护安全意识,红领巾公益课堂特别开设了寒假班,让孩子的假期更加充实,同时让孩子家长安心工作。

皖西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朱芊润在寒假返乡之后,积极响应号召,成为志愿者,担任起红领巾公益课堂寒假班的老师,她每次上课都精心准备,充分发挥自己多才多艺的特点,为来上课的孩子们呈现了精彩丰富的寒假课堂。

在课堂上,朱芊润特别喜欢与孩子们互动,协助孩子们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后,还通过画画、朗读、游戏等互动方式营造轻松、欢快、和谐的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寒假课堂真的帮了我的大忙了!把孩子送来这里上学,我特别放心,不但很快完成了寒假作业,在这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加活泼了。孩子说他最喜欢和自己的同学一起进入朗读亭,大声朗诵诗词,一起唱《孤勇者》!我感觉孩子们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与陪伴!”来接送孩子的一位家长对红领巾公益课堂非常满意。

“志愿服务活动是服务社会的一种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在与我做着相同的工作,我为自己和这个群体感到骄傲。除此之外,每天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同进步,在当‘老师’的同时,我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以后有机会我还要来!”即将回到学校上课的朱芊润对孩子们很是不舍。

据悉,此次红领巾公益课堂寒假班不仅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了寒假生活,解决了部分家长的燃眉之急。对朱芊润来说,也是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高个人能力的一个好途径,达到学以致用、笃行不怠的效果。

朱芊润(右)在辅导孩子

在岗位上增长才干

天寒人心暖,隆冬沐春晖。团阜阳市颍州区委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吸引了多名返乡大学生参与。颍州籍学子离开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参与机关单位政务实践、“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等活动,在不同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青春作为,书写青年担当。

“哥哥姐姐们好,我最近刚放寒假回家,看到团区委在招募寒假见习就立马报名参加了,我一定会抓住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不断提高自己。”1月4日一大早,来自安徽师范大学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陈诺主动来到团区委办公室报到。

虽然年龄不大,但陈诺干劲十足。她的政务实习,不仅有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完成公文的收纳整理、材料归档,还有策划、组织团委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在“家乡的味道”“新年送春联”等活动中,陈诺举着相机穿梭在人群中,帮助团区委完成拍摄、剪辑、撰写新闻稿等宣传工作。

在将近一个月的工作中,陈诺体验到了政务工作的复杂和多样性,她感慨道:“参加了这次政务实践,才知道机关的工作人员有多么辛苦,返校后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为更好地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还有董筱雅、李月月等返乡大学生也积极参与政务社会实践,在各单位的带领下,他们学习公文的接收和印发,进一步了解政务相关工作的特点、性质,在不同岗位的社会实践中检验了自己,提高了实践能力,丰富了假期生活。

来自常熟理工学院2021级学生宋虎在寒假返乡后,再次身披“志愿红”,奔赴春运服务一线。一次,宋虎帮助一位乘客搬运行李,在提起的一瞬间,他突然感觉到超乎想象的沉重,在他踉踉跄跄地把行李往车上搬后,行李的主人,一个戴着眼镜、满头银发的中年男子解释他那两个蛇皮袋里装的是教案,准备带回老家支教。“老师把自己奉献给了乡村里渴望知识的孩子们,而这无私的奉献不正是宝贵的志愿精神嘛。”宋虎有感而发。

而对来自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学生刘凯齐来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志愿服务中听到的一句话。在他帮助一位带着许多厚重行李的老奶奶上车后,老奶奶说:“俺来到这不认识人,也不识字,怕被骗了,只敢问你了。”听到这句话时,刘凯齐眼眶湿润,“一身‘红马甲’,对广大乘客来说,是向导、是信任、是心安、是温暖,更是一种文明与爱的传递。”

刘凯齐(右一)帮助乘客查公交路线信息

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寒假期间,团利辛县委办公室来了一名新成员——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黄园苗,她是来团县委参加返乡大学生政务实践活动的。

“作为‘青马班’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是家乡的一分子,我希望在家乡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实践中增强个人能力”。怀着这样的初衷,黄园苗通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入了团县委综合联络部参加政务实践。

“在各类事情的处理上都应该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是黄园苗在从事公文收录、传送、复印、装订、储存,再到会议的布置和签到等相关工作一段时间后最真切的感受。这并不是她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在团县委综合联络部工作人员的岗位上,她有了更多的体会。为期一个多月的政务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她坦言:“在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各类文件的处理方式并不是非常了解,因为针对不同文件的处理方式不一样,在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对接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从初入岗位的手忙脚乱到最后能够从容处理各类文件,黄园苗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日常中虚心请教前辈经验,一遍又一遍仔细地学习。

“同办公室里的其他人相比,我的工作并不繁忙。虽然是一些简单的工作,像是整理材料,或是向其他单位送交材料等。但是,从这些小事里我也发现了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重要性,无论是大事小事都要用心去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就要认真。”黄园苗说。

1月16日,利辛县召开了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黄园苗成为了宣读会议材料的工作人员。有人问她,在一百多人面前你会不会紧张?她回答道:“团县委既然将这份任务交到我的手中,我一定会把它做好,因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自己。”

“‘政务实践’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学生长才干、受教育,同时为大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提供一个前期的平台和重要的学习途径,希望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利辛、了解家乡,最后能够回到家乡,为利辛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团县委书记孙长江说。

□本报记者徐徐,通讯员张文武、李晓露、王鹏

关键词: 社会实践 工作人员 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