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报丨大雪节气,与君共品曾巩诗作《雪亳州》

12月7日,二十四节气之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这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欲下苍凉日,全低黯霮天。 飘飖投夜急,琐碎得风儇......”943年前的这个时节,也就是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当时的皇帝是宋神宗赵顼,时任亳州知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写下了长诗《雪亳州》,诗中对雪景的描写、对人生的感怀,耐人寻味,值得用心品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被低估的“实力派”

宋真宗赵恒在位时的天禧三年,也就是1019年,后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这年八月二十九的下午出生了,同年出生的还有那个从小就很聪颖、会砸缸救人、后来官至宰辅的司马光。

彼时的大宋,自公元960年开国立朝后,经过近60年的稳定、发展,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曾巩,幼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沉浸在儒家传统文化的学习中。

《宋史》载: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今江西南丰)。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曾巩二十岁时便以文名震四方,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政坛实力派人物欧阳修点赞,后来欧阳修还将其收入门下,并给别人夸耀说“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这句话出自《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意思就是“在我的门下人成百上千的人向我求教,但是唯独让我特别高兴的是有曾巩这个学生。”要知道,欧阳修还有个学生,名叫苏轼。

然而,就是这个屡屡被看好的年轻人,却在科举考试上屡屡落榜。“三年一度举场开,落杀曾家二秀才。有似檐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曾巩与大哥曾晔同时名落孙山,还被别人作诗嘲笑。

从18岁考到39岁,也就是宋仁宗赵祯在位时的1057年,这一年的科考被后人称为“龙虎榜”,曾巩领衔赴考的曾家六人全部榜上有名,可谓名震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北宋首都东京开封。

据史料记载,这届科考一共录取了899人,其中进士科388人,这些人中,曾巩的弟弟曾布后来官至宰相,还有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以及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金句的张载等。

在唐宋时期,享誉文坛的人物可谓“井喷式”涌现,尽管曾巩没有苏东坡的才华横溢与风流倜傥,也没有欧阳修、王安石那样的声望卓著与影响广泛,但能够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时期的“三苏”及欧阳修、王安石并列为“唐宋八大家”,自然有其“核心竞争力”。

曾巩的文章以长于叙事论理而著称于世,思维缜密、朴实无华、简单纯粹,再烦琐的事情也能叙述得周到细致,其叙事论理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妙意,这种扎实严谨的作风使他的文章清晰明了、一丝不苟。

在那个众星闪耀的时代,曾巩着实是一位被低估的“实力派”,他以另一种姿态展示着他别样的才华。

试想一下,如果曾巩的实力不够强劲,苏轼会主动请他为祖父写墓志铭吗?

《雪亳州》诗作乾坤大

史料显示,曾巩在39岁科举考试中第的前后几年,是人生中较为顺利和幸福的时段。

由于父亲在1047年去世,家中没落,时年29岁的曾巩承担着照顾4个弟弟、9个妹妹的重任,曾巩自己的婚姻大事一再搁浅。直到36岁时,这个“大龄剩男”终于成婚了,娶光禄少卿晁宗恪之女晁德仪为妻。

随后的两年,夫妻恩爱有加,喜得一子,后来曾巩又金榜题名,被任命到太平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当涂任司法参军,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法官,开启了从政生涯。1060年经欧阳修举荐,在京城任职9年,后来外放到越州、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等地。

公元1079年五月,六十一岁的曾巩从明州也就是现在的宁波,调任亳州知州,此时的曾巩心情是愉悦的,毕竟这时候的亳州与首都开封相距很近,只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完全可以说是“天子脚下”。于是他在《亳州谢到任表》中,充满感激之情向宋神宗赵顼致谢。

据《宋史》记载,曾巩做官期间是较为勤政且很有作为的,到任各地均重审一些冤假错案,为民除害、治疫救灾,深受老百姓赞誉。

这年冬天,亳州下起大雪,以策论文章著称的曾巩,见漫天飞雪,不禁诗兴大发,吟出长诗《雪亳州》,全文如下:

欲下苍凉日,全低黯霮天。 飘飖投夜急,琐碎得风儇。秽壤弥缝遍,枯荄点缀妍。繁英飞面旋,艳舞起翩跹。已压穿林竹,还冰落涧泉。抵巘轻自肆,乘隙巧争先。壅隔书邮断,侵凌客履穿。恐倾贫巷屋,觉重溯溪船。唶有颜空姣,洵无质可镌。包藏兼海岳,蒙蔽匝坤乾。枚叟招何晚,袁安卧正坚。会须逢见睍,万里豁晴川。

笔者不才,试着对该诗进行了翻译。寒冷的天气,天空显得低沉而阴暗,连夜从天飘摇而降的大雪,在寒风猛烈的吹动中显得小而繁,把地上的脏东西都覆盖了,一些枯枝和裸露的树根被妆点得很漂亮,雪就像花一样在面前轻快地飞舞,积压在竹林里,结成冰落入水中,利用机会随意地将缝隙填满。积雪阻断了书信往来的道路,侵袭着行人的衣服和鞋子,担心积雪会压到简陋的房屋,也让逆流而行的船感到更加沉重。赞叹雪的美景,汤汤涡水也无法将其镌刻,大雪包藏着大海山川,覆盖着天地万物, 通过大雪也想到了做人要像枚乘、袁安这样的名士一样,宁可困守寒门,也不愿乞求于人的高洁品格,等到太阳出来时,纵横万里都是晴朗耀眼的景象。

这首诗不仅形象地描写了大雪纷飞的场景,还借景抒怀,合理选用典故,尽管这时的曾巩已经61岁高龄,依然通过“会须逢见睍,万里豁晴川”传递着自信而豁达的人生态度。

“情有独钟”是芍花

曾巩一生著述颇丰,有《元丰类稿》50卷、《续元丰类稿》40卷、《外集》10卷流行于世。另外,他还著有《卫道录》《大学稽中传》《礼经类编》《杂职》《宋朝政要策》《诗经教考》等。由此可见,《雪亳州》这首诗,只是其丰富作品中的“沧海一粟”。

尽管曾巩在亳州为官仅仅一年左右,但这一年里,他爱上了姹紫嫣红的芍花,爱上了民风朴实的亳州,临花写诗,风月无边,对生活充满热爱。

对芍花“情有独钟”的曾巩,处理完政务后,闲暇时光,像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样,在州府的住处周围种上了芍药。谷雨前后,芍药花开,他在厅堂里就能闻到那浓郁的花香,可能是太喜欢芍花了,他把自己的客厅命名为芍药厅,并专门赋诗一首,名字就是《芍药厅》,前两句“小碧阑干四月天,露红烟紫不胜妍”堪称名句,并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露红烟紫”,用来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在曾巩的带动下,亳州种植芍花的传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不仅城中的富商巨贾因家有芍花为荣,乡野也遍布着芍花,正是这种不间断的引领带动,清代诗人刘开才有机会写出“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这样的诗篇。

北宋时期的亳州,属淮南东路管辖,管辖范围与京城开封接壤,下设有谯县、蒙城、城父、鹿邑、卫真、酂县、永城等7县。那时的亳州比现在管辖的区域要大,但直到今日,尽管行政区划变化很大,上述这些地方也依然都延续着种植芍花的习惯。

从亳州离开后,晚年的曾巩并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能够到京城“退休”,而是被安排到了沧州任职,后来又到京城开封工作,1083年芍花盛开的四月,六十五岁的曾巩在江宁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去世。

就如曾巩对芍花的喜爱一样,亳州人对芍花也是“情有独钟”。自2008年以来,芍花已经是这座城市的市花,芍花在亳州的种植面积约30万亩,以芍花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更是成为这座千年古城、世界药都的核心产业。

当年,曾巩将自己的厅堂命名为“芍药厅”;如今,亳州南湖公园硕大的不锈钢雕塑“芍花王”,矗立在这座城市的“会客厅”,不仅展现了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精神风貌,还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算是对曾巩的一种告慰吧。

主笔:亳州晚报记者 蒋海涛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