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改”出新颜值 “造”就新生活 马鞍山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有“里”又有“面”
十月金秋,清风习习。走进马鞍山市花山区珍珠园三村,顿觉神清气爽:宽阔的道路干净平整、楼体彩绘漂亮夺目、草木清香沁人心脾、健身广场笑声朗朗......“在这里住了近三十年,没想到会越住越新!”见证了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陈明莹笑容满面。
一座城市的更新,不仅体现在拔节生长的高楼大厦中,也弥漫在温馨有序的老旧小区里。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仅顺应了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也有助于挖掘内需空间、助力城市更新。
(相关资料图)
回望过去,从2010年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推进,到2016年纳入省民生工程全面铺开,再到定下2021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20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我市始终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坚持顶层设计,明确改造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起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吹响了改造号角。
从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坚持一点一滴地进行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建设;到精准设计改造“菜单”,由基础型改造向完善型、提升型改造跨越;再到“集中成片、跨片区组合”,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城市文明创建等有机融合......突出“面子”与“里子”齐抓、“硬件”与“软件”并举,为群众打造安心舒适的人居环境,是改造过程中始终不变的追求。
“划了很多停车位,孩子来看我停车方便多了”“统一装了晾衣架,设置集中晾晒区,晒被子也能整整齐齐”“有了门禁和视频监控,住起来更有安全感”......10月11日下午,大北庄小区的小广场上,几位老奶奶正坐在长凳上,沐浴着阳光。提及小区改造,她们连连点赞。
资料图
老旧小区改造,改不改、怎么改、改哪些,由小区居民说了算。为把这项民生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我市坚持对居民“讲”、同居民“见”、与居民“商”,通过开展两轮清单式意见征求、聘请群众义务监理员、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在改造前充分征求意见建议,明确菜单式改造内容和基本要求,做到“一小区一方案”;在改造中充分协调沟通,接受全过程监督,不断改进提升改造工作。
东晖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对围墙进行翻新,一排排电线也被顺势埋在了围墙边。“为顺应居民需求,我们特意选定了一块区域,设立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小区楼下,我们也将安装电动车智能充电桩。”项目现场负责人李刚说。居民反映强烈的杂草也被清理一空,绿化全面升级,“回家路上,亮堂多了,心情也好了。”小区居民赵先生说。
“最漂亮的还在里面。”在小区居民李颖福的指引下,走向永泰家园深处。粉刷一新的楼檐下,一条条浅沟中布满砂石,旁边则种满了绿植。不仅如此,休闲广场上铺设的是透水混凝土,地下雨水、污水管网“各行其道”,“海绵城市”理念渗透在小区每个角落,不仅提升了涵水功能,更便利了居民生活。“现在下雨,走在小区里,日常穿的皮鞋、运动鞋都不轻易湿了。”李颖福说。
与此同时,梨苑小区改造,增设了整套健身器材,还铺设了塑胶跑道,更设置了棋桌,满足着男女老少不同的运动需求;江东小区改造,33栋一单元、34栋一单元,在居民的一致同意下,加装了电梯,上楼不再辛苦;映翠四村改造,对映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维修,满足日常320余位老人的配餐送餐......
近年来,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回应民生所盼,更着眼城市长远发展,在坚持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功能、环境整治建设优先的基础上,同步实施加装电梯、空中线缆整治、雨污分流、海绵城市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五项工作,推动小区红线外道路、公共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强化物业管理服务,持续巩固改造成果。
从“住有所居”到“居有所乐”,从“改造见实效”到“管理有长效”,2013年至2021年,我市已累计改造284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17.7万户居民。截至2022年6月,全市等级物业服务覆盖率由36%增至82%,累计成立业主委员会376个、党组织覆盖316个。
“我们还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现老旧小区共建共治共享,让其真正成为老百姓满意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负责人余张伟表示,2022年,我市还将改造50个项目106个小区,涉及户数43890户,目前所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记者 邓婷婷
来源:马鞍山日报